首頁 | 規章制度 | 健康小貼士 | 疾病與預防 | 控煙專題 | 獻血 -> 學校首頁  
 
 
脊髓灰質炎知識問答
[ 發布日期:2011-09-27  ]

  
1. 為什麼實現無脊灰這麼多年,還會出現脊灰疫情?

自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啟動消滅脊髓灰質炎行動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區域實現了阻斷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傳播即“無脊灰狀态”的目标。我國自1995年起即阻斷了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的循環,2000年,經世界衛生組織确認,包括我國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區實現了無脊灰目标。

在全球最終實現消滅脊髓灰質炎目标之前,隻要有國家和地區存在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和流行,那些已經實現無脊髓灰質炎目标的國家和地區就始終面臨病毒輸入的風險。如果輸入地區兒童免疫服務和管理薄弱,存在免疫空白人群,病毒就會在免疫空白人群中傳播引起疾病暴發。事實上,這類事件曾在許多已實現無脊髓灰質炎目标的國家發生過。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3年—2009年期間,全球有29個已實現無脊灰的國家發生過133起脊髓灰質炎病毒輸入事件,并在25個國家引起60起暴發疫情。如塔吉克斯坦、俄羅斯等無脊髓灰質炎國家去年就發生了輸入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暴發疫情。2005年,和我國同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印度尼西亞也曾發生過病毒輸入引起的暴發疫情。

2.什麼是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俗稱為小兒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影響年幼的兒童。病毒通過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經口腔進入體内并在腸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沒有症狀,但他們排洩的糞便帶有病毒,因此傳染給他人。少數感染者出現發熱、疲乏、頭痛、嘔吐、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狀。僅有極少數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襲神經系統導緻不可逆轉的癱瘓。在癱瘓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3.脊髓灰質炎有什麼臨床症狀?

脊灰病毒由口進入胃腸道,潛伏期為3—35天,一般7—14天。腸道傳播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感染脊灰病毒後有下列幾種表現:

無症狀性感染:表現有輕度疲倦或無任何症狀,這占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後的大多數。

頓挫型:病人隻有輕度發熱、疲倦、嗜睡或伴以頭痛、惡心、嘔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狀。

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型):開始的症狀與頓挫型相似,繼之或痊愈數日,或好轉數日或相繼出現背痛,頸部強直等腦膜刺激症狀。

癱瘓型脊髓灰質炎:感染後僅1%或更少的感染者發展為癱瘓型脊髓灰質炎。主要是由于下運動神經元受損害而出現肌肉松弛性癱瘓,表現可單側或雙側,下肢或上肢肌肉無力,癱瘓,肢體溫度低于正常。肌肉癱瘓在開始幾天内發展很快,繼之停留在這一水平,恢複較慢,需要6個月或更長時間,相當多數留下跛行的後遺症。

4.脊髓灰質炎的主要威脅人群有哪些?

脊灰主要影響5歲以下兒童。但如果人群抗體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齡組兒童以及成人發病。

隻要有一個國家有脊灰病毒的傳播,所有國家的兒童就都有感染該病的危險。受感染的人口流動,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區或跨境傳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種的人群中迅速傳播蔓延。

5.脊灰曆史流行情況如何,我國何時消滅脊灰的?

中國曆史上脊髓灰質炎曾廣泛流行。60年代初期,每年約報告20000—43000例。1960年中國自行研制成功脊灰減毒活疫苗,1965年開始在全國逐步推廣使用,脊灰的發病和死亡急劇下降,70年代的發病數較60年代下降37%。進入1980年代,全國實施計劃免疫,加強冷鍊建設和常規免疫活動,脊灰疫苗接種率進一步提高,脊髓灰質炎的報告發病數進一步下降。1988年,第41屆世界衛生大會提出2000年全球消滅脊灰的目标,我國所屬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确定了1995年消滅脊灰的目标。1991年,我國政府對世界做出實現消滅脊灰目标承諾,并将消滅脊灰作為我國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通過實施疾病監測、免疫接種等策略,尤其是在加強常規免疫的基礎上,開展了多輪強化免疫活動,人群免疫水平迅速提高,1991年起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傳播範圍逐年縮小,發病數逐年下降。監測結果表明,1994年10月以來,我國未再發現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經過嚴格的認證,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實現了無脊灰目标。

6.在我國脊灰疫苗的接種程序?

兒童2、3、4月齡各服1次,4歲再服一次。但部分脊灰輸入風險較大或免疫工作薄弱地區要視情況對特定年齡組兒童開展脊灰疫苗的強化免疫活動,以維持人群高的免疫力。

7.全球消滅脊灰行動的進展如何?

1988年,166個會員國代表出席的第四十一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全世界消滅脊灰決議。它标志着由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發起的全球消滅脊灰行動正式啟動。

自全球消滅脊灰行動啟動以來,病例數量減少了99%以上,從35萬多例的估計數減少到2006年報告的1997例,至少避免了五百萬人因患脊灰而導緻的癱瘓。

病例數的減少是全球努力消滅該病的結果。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美洲區域(36個國家)被認證為無脊灰區域。2000年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包括中國在内的3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002年歐洲區域(51個國家)也獲得認證。全球自1999年後未再檢測到Ⅱ型脊灰野病毒。

2010年,全世界隻有4個國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印度北部、尼日利亞北部以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界地區存在脊灰持續小面積傳播。當年全球共報告脊灰野病毒病例1349例,其中690例(51%)病例發現于與我國接壤的國家,其中巴基斯坦144例、印度42例、阿富汗25例、塔吉克斯坦458例、俄羅斯14例、哈薩克斯坦1例、尼泊爾6例。而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三個國家一直存在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塔吉克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在經曆十年無本土病例後,2010年因野病毒輸入造成新的流行。2009年也無脊灰野病毒病例。在此形勢下,脊灰野病毒輸入我國的風險增大。2010年,全球共19個國家檢測到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4個本土脊灰流行國家(其中3個與我國接壤),15個輸入國家(其中4個與我國接壤)。

8.全球消滅脊灰行動的目标是什麼?

盡快阻斷野生脊灰病毒傳播;實現全球消滅脊灰認證;促進衛生系統發展,加強常規免疫接種和系統監測傳染病。

9.世界各國阻斷野生脊灰病毒傳播的主要策略是什麼?

目前主要有四項策略:

兒童常規接種服用四劑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OPV),達到高免疫覆蓋率;在強化免疫活動期間給特定年齡組兒童服用口服OPV;通過報告和實驗室檢測15歲以下兒童的所有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病例,監測脊灰野病毒病例;一旦将野生脊灰病毒傳播限制在某一特定地區後,開展有目标的“掃蕩”式免疫(Mopping-up Immunization)活動。

10.我國消滅脊灰、維持無脊灰開展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截至2011年,我國成功維持無脊灰,成果來之不易。近年開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通過脊灰疫苗常規接種、強化免疫活動,維持高的脊灰疫苗接種率,建立免疫屏障。

常規免疫:在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通過廣大衛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分别實現了1990年以縣為單位、1995年以鄉為單位兒童免疫接種率達到85%的目标,使我國兒童普遍保持高水平接種率,阻斷了脊灰野病毒的傳播并實現了無脊灰目标。2001年以來,兒童常規免疫OPV報告接種率均在98%以上。

強化免疫:我國從1990年開始,部分省開展了局部地區強化免疫活動。1990/1991年有6個省至少開展了一輪強化免疫,1991/1992年開展強化免疫活動的省增加到18個,1992/1993年則達到29個省。自1993起,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5日開展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強化免疫日活動。個别地區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等實際情況進行适當調整。全國範圍的強化免疫活動持續到1995—1996年度,從1996年12月5日起,每年開展大部分地區的強化免疫日活動,一直持續到1999—2000年1月5日。1993—2000年,我國對4歲以下兒童開展7次14輪脊灰疫苗強化免疫,累計免疫兒童約8億人次。我國《2003—2010年維持無脊灰行動計劃》要求,各省決定強化免疫活動開展地區,每年開展三分之一地區,原則上保證适齡兒童每3年接受一輪脊灰疫苗強化免疫。2000年10月至2010年,累計接種6.1億劑次。

(二)加強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病例監測

我國1991年開始建立AFP病例監測系統,對具有急性弛緩性麻痹症狀的14種(類)疾病進行監測,對發現的病例采集糞便标本進行檢測,以明确是否為脊灰病毒感染所緻。1993年監測系統日趨完善,監測水平、監測質量逐步提高。我國近年AFP病例監測系統一直保持較高質量,AFP病例監測系統敏感性和及時性指标均達到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具備及時發現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能力,為維持無脊灰提供了保障。

(三)積極應對,防範脊灰野病毒輸入

2006年我國鄰國緬甸發現了脊灰野病毒病例,雲南省實行AFP病例日報和“零”病例報告制度,并開展了AFP病例主動搜索、邊境地區脊灰疫苗接種率調查、口岸對入境适齡兒童口服脊灰疫苗等工作,未發現脊灰野病毒的輸入。

2010年,與我國相鄰的塔吉克斯坦發生脊灰野病毒輸入造成的脊灰爆發,俄羅斯也出現病例,中國疾控中心密切關注疫情,及時發布疫情信息;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維持無脊灰及防範野毒輸入工作的通知》;召開邊境三省(雲南、新疆和西藏)加強維持無脊灰工作會議,并在雲南省昆明市開展模拟疑似脊灰野毒輸入應急演練;開展邊境三省(雲南、新疆和西藏)維持無脊灰項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加強AFP

版權所有: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醫院 電話:89733016 留言信箱:shenxf@cup.edu.cn